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鉴赏 - 光明之山钻石的故事 鉴赏

光明之山钻石的故事

2024-10-21 鉴赏 0人已围观

简介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至今的巨大钻石,要算是“科依诺尔”(又名“光明之山”)了。其英文名称为Koh-I-Noor,在波斯语中意为“光明之山”,重105.6克拉(21.6克),无色,椭圆形琢刻形状,原产于印度戈尔康达,之后被镶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。 中文名: 光明之山 外文名: Koh-I-Noor 别称: 科依诺尔 重量: 105.6克拉 产地: 印度戈尔康达 形状: 椭圆形琢刻形状 1

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至今的巨大钻石,要算是“科依诺尔”(又名“光明之山”)了。其英文名称为Koh-I-Noor,在波斯语中意为“光明之山”,重105.6克拉(21.6克),无色,椭圆形琢刻形状,原产于印度戈尔康达,之后被镶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。


中文名:光明之山外文名:Koh-I-Noor别称:科依诺尔
重量:105.6克拉产地:印度戈尔康达形状:椭圆形琢刻形状


1光明之山钻石简介


宝石历史
光明之山又名“柯伊诺尔”,有关它的记载可追溯到1304年,许多曾拥有它的君王都难逃诅咒。在世界著名钻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。 传说它已有了3000年的历史,但这不可信;又有说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1304年。现在一般认为,它于1655年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。名钻沙赫也发现于戈尔康达,但科依诺尔比沙赫要大很多,它的原石重达800克拉。最早,柯伊诺尔落到印度莫卧儿皇帝的手中。在莫卧儿的皇宫中保存了近百年。又是和名钻沙赫一样,在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攻陷德里时,将这颗“柯伊诺尔”和沙赫一起带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,它的重量也减到了现在的105.6克拉。
诠释
印度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谁拥有它,谁就拥有整个世界;谁拥有它,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。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,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。”

2光明之山钻石背后故事


“光明之山”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,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祸根。根据文献资料记载,700年来,这颗钻石引发了无数次的血腥和争斗。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主,最终厄运当头。
传说“光明之山”是在印度南部的矿山中被发现的,有关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304年。“光明之山”原石重达800克拉,第一次琢磨后重186克拉,呈椭圆形。英国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,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“光明之山”。

3光明之山钻石献诸英王


“光明之山”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
传说,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乱的时候,贵族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争夺王位,但没能成功,只抢到一批珍宝东行至坎大哈,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。在他抢走的宝物中,就有“光明之山”和泰米尔红宝石。但几经周折之后,“光明之山”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。
在拉合尔城,拥有“光明之山”的印度王子似乎预感到钻石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,就带着它逃到旁遮普,把它献给了锡克人统治者兰吉特·辛格。辛格号称“拉合尔之狮”,他非常喜欢这颗钻石,经常把钻石放在马背上,好在骑马的时候欣赏它的光彩。

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

好景不长。辛格死后,锡克战争于1840年爆发,混乱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满地。战争爆发时,锡克王位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·辛格只有9岁,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。战争结束后,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。

杜利普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,但却没有一个子女继承了“光明之山”钻石。这是因为,杜利普还没有成年,就得知了“光明之山”血淋淋的历史,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。因此,他决定遵循古老的,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——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。

“光明之山”进入英国并非一帆风顺。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,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。但这个信使可真不是一个急性子,“光明之山”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6个星期才进入了英国海关。

锡克要求女王归还“光明之山”钻石

这里还必须要提到另外一个小插曲。1997年,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印度访问时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:旁遮普邦的锡克要求女王归还“光明之山”钻石。

提出这个要求的是比安特·辛格·桑德哈瓦利阿,时年71岁,是旁遮普省的一个普通农民,他自称是杜利普·辛格的后裔,并曾给白金汉宫和布莱尔首相写信,要求归还钻石,他说:“英国人是有礼貌的人,他们会回信,我并不是为自己要‘光明之山’,我要把它献给大金寺(锡克教圣地),因为它是我们民族遗产的一部分。”

当然,英国人不会承认桑德哈瓦利阿是钻石的真正主人,甚至怀疑他是想借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财产。据称,1997年瑞士银行发现了一个属于杜利普·辛格女儿的财宝箱子。但锡克族历史学家库什瓦特对此持怀疑态度,他认为丢失了领地的杜利普·辛格实际上已一贫如洗,在瑞士银行不可能有大笔财产。

4光明之山钻石珍藏传世



维多利亚女王

维多利亚女王热衷于收藏,从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。得到“光明之山”之后,她先让人把钻石镶嵌在胸花上,后来又被用作王冠上的主钻。“光明之山”还激发了威尔基·科林斯的灵感,写出《月亮宝石》这部经典作品。钻石的捐献者杜利普·辛格也受到了英国的礼遇。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,为他请了家庭教师,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。杜利普后来表示,他并不后悔放弃“光明之山”的拥有权。

“光明之山”在伦敦公开展出

1851年,“光明之山”在伦敦公开展出。专家们认为,这枚宝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,闪光较差,不够美观。1852年,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· 坦南特再次磨砺了这颗钻石,令它更加美艳照人,重量则减到了现在的105.6克拉。它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。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,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“光明之山”。

镶在王冠上

维多利亚女王死后,“光明之山”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;玛丽王后死后,英王乔治六世继位。1937年,乔治六世的妻子,即2002年去世的英国王太后得到了这颗钻石。

不过,“光明之山”虽然最终按古老的印度所言,被女人所拥有;但它仍然没有被看成是一块吉祥石,就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“光明之山”钻石遭到两次袭击。而且,拥有“光明之山”的英国皇家贵胄几乎没有真正戴过它。“光明之山”一直被珍藏在伦敦塔里,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,也无言地记录着它染满血腥的漫漫历程。

1851年,如同谜一般的光明之山终于在伦敦世博会上公开展出,让许许多多普通人一睹她的真容。当时,许多专家认为,这颗钻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,闪光较差,不够美观。于是,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坦南特再次磨砺了光明之山,令它更加美艳照人。

对于热衷于收藏,并拥有无数珍宝的维多利亚女王来说,光明之山可谓锦上添花。维多利亚女王先是让人把这颗大钻石镶嵌在胸花上,之后又用其点缀王冠。光明之山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。在王冠上面嵌的所有2800颗钻石中,最夺目的光芒便来自王冠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光明之山还激发了小说家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,他的经典代表作《月亮宝石》便是以光明之山为原型创作的。

维多利亚女王死后,光明之山又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。玛丽王后过世后,英王乔治六世继位。1937年,乔治六世的妻子,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得到了这颗钻石。

事实上,谁也不知道光明之山被一个女人拥有之后,它的诅咒是否能够就此消除。因为,就连它的女主人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为这颗钻石遭到两次袭击,而拥有光明之山的英国皇亲贵胄们也几乎没有真正佩戴过它。

2002年4月9日,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伊丽莎白王太后的葬礼上,这颗钻石被放置在王太后的棺木上,让全世界再次目睹了光明之山光彩照人的魅力。现在,光明之山被长期安放在伦敦塔中,向世人展现着英国君主的财富与地位,也同时默默地讲述着它充满血腥的过去,吸引着人们猜测它神秘莫测的未来。
标签: 钻石鉴赏

相关文章